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1月7日到10日,2025消費電子展(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由于全球科技企業都會在CES上展現最新的技術和產品,CES也被譽為“全球科技界奧斯卡”。今年的展會以“Dive in”為主題,強調人類與創新技術的結合,探索如何“潛入”未來。
由于多款吸睛的科技產品亮相,中國科技企業成為本次CES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官方數據顯示,本次展會吸引了1475家中國(含港澳臺)參展企業,其占整體展商數量的三成以上,超過了2024年的1115家,成為2019年以來參展中國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屆。參展的中資企業,既有海信、聯想和TCL等知名企業,也有機器人宇樹科技、智能眼鏡Rokid等初創企業。
人工智能依然是今年的熱點,但今年參展的品牌推出了更多AI應用的產品。特別是中國企業,從“我們有AI”轉變成“我們用AI解決了問題”。具體到產品上,中國企業在智能眼鏡、智能電視、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智能硬件領域,均拿出了令人信服的產品。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最大法寶。就人工智能而言,它們沒有僅僅停留在追逐大語言模型的各項參數上,而是尋找大模型落地更現實的場景,以及如何實現商業化,讓消費者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人工智能給消費電子帶來的改變。
以智能眼鏡為例。雖然美國科技巨頭Meta率先發布了硬核產品,但高昂的價格限制了它們成為更流行的消費電子產品。中國的企業則利用國內完整的產業鏈,制造出成本更低、功能更接地氣的產品??梢灶A見,智能眼鏡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中國企業也極有可能復制國產手機企業的發展路徑,成為該領域全球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
此外,過去兩年,眾多歐美日傳統汽車企業選擇在CES上發布新款新能源汽車,以至于很多人將CES稱為美國最大的車展。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熱度在海外逐漸冷卻,今年的展會難見車企的身影。僅有黃仁勛在演講中聲稱將英偉達最新研發的芯片應用在眾多汽車品牌,才讓圍觀者想起汽車品牌的存在。
而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政策限制的問題,本次展會很可能成為中國車企的舞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科技創新中,不再滿足于跟隨者的角色,而是在努力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