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醇現貨價格小幅走高,各地區現貨市場成交較11月出現一定好轉,甲醇基差環比小幅走強20元/噸左右。相對而言,山東甲醇價格大幅走強。其中,魯北主流接貨價格漲至2480元/噸,魯南主流出廠價格漲至2500元/噸,臨沂地區接貨價格漲至2530~2550元/噸。截至目前,魯南和魯北下游接貨價格較11月漲幅高達200元/噸。
期貨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山東在甲醇市場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山東集甲醇生產與消費為一體,同時也是連接西北、中原及港口市場的重要紐帶。作為甲醇主要消費地,山東傳統下游以MTO、MTBE、甲醛、制氫等需求為主,近年來新增碳酸二甲酯、乙醇等下游。
據了解,山東市場的甲醇來源地主要包括河南、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北等。近些年,因山東自身沒有新投產的甲醇生產裝置,整體呈現凈流入格局,對甲醇現貨價格影響較大。
“本輪甲醇價格上漲,魯南與魯北原因不同。”齊盛期貨分析師于芃森表示,魯北地區價格走高主因是近期雨雪天氣造成運輸困難,運費走高;魯南地區價格走高主因是區域內甲醇裝置開工負荷不高,供應縮量,而部分貨物又流入江蘇。“相對華東市場而言,前期山東市場價格持續偏低,并有部分貨物流入江蘇地區套利,近期供應下降后,價格才走高。”他說。
在業內資深人士張艷秋看來,外圍貨源緊張,物流到貨速度慢,且魯南甲醇裝置集中降負或停車,供應明顯縮量是最大的推手。同時,宏觀以及基本面均利多貿易商,場內缺乏低價貨源。雖然下游產品利潤多被擠壓,但為維持生產,多被動接受高價。
有市場人士稱,此次山東甲醇價格走強背后,與市場“缺貨”有關。對此,張艷秋解釋,11月以來,內蒙古寶豐烯烴項目投產,不斷從周邊工廠外采甲醇且數量可觀,產區企業持續去庫,內地工廠庫存降至偏低水平,其間也有港口烯烴工廠從內地采購,上游出現大量車輛擠壓現象,導致西北物流緊張,回貨速度慢。尤其是魯南區域,12月受碳排放指標影響,山東盛發停車,榮信、國際焦化等多套裝置降負,供應階段性偏緊。
記者了解到,12月11日,受碳排放指標影響,山東部分焦化企業面臨限產,主要集中在魯南地區。其中,滕州盛隆15萬噸/年甲醇裝置負荷六成,山東榮信25萬噸/年甲醇裝置負荷五成,恒信高科15萬噸/年甲醇裝置短停一周,供應出現減量。
對于市場所謂的“缺貨”現象,中信建投期貨能化高級分析師劉書源解釋,主要是缺低價貨源,此現象預計可能會持續半個月到1個月。“一方面,由于上周山東本地甲醇供給減量,如果今年12月底或明年1月焦爐氣裝置負荷恢復,供給會逐步回歸。另一方面,近期港口某MTO裝置外采內地甲醇,導致內地供應分流,帶動河南、關中甲醇價格上漲。”他稱,此外,近期回程車少,運力偏緊,各地區運費隨之上漲,對終端接貨價格也有一定提振。
對此,于芃森表示,冬季雨雪天氣頻發,是造成運輸價格上漲的主因,但每年都會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市場只是階段性出現調整,并不是真正“缺貨”。“就目前市場來看,西北地區近期出貨不暢,價格走弱,在給運費讓路之后,價格有望合理回歸,下游虧損有望出現一定緩解。”于芃森說。
金聯創資訊甲醇分析師張曉艷認為,此次“缺貨”對市場的影響應理性看待。從供需結構看,當前上游生產端多數維持低庫存狀態,川渝限氣、魯南部分甲醇限產等供應縮量利多支撐尚存。不過,短期長約商家有出貨需求,且近期油品套利一般致運費上行,利空上游,一定程度上壓制局部買盤跟進的積極性。“考慮到后續雨雪天氣多變,持貨商逢高出貨積極性或稍有增強,短期局部市場或以讓利出貨為主。”她說。
在劉書源看來,目前甲醇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國內方面,西南氣頭裝置逐步停車,山東焦爐氣裝置降負,河南、山西部分裝置開始檢修;國外方面,伊朗甲醇裝置基本處于停車階段,后續進口減量或較為明顯。“無論是內地和進口供應都暫時偏緊,而甲醇需求暫時維持穩定,短中期甲醇期貨價格可能仍偏強。”他說。
“就山東地區而言,進入冬季,魯南傳統下游開工會出現下滑,開工低點一般出現在春節后,一直要到農歷正月之后才會逐步恢復,而西北地區在每年春節前都會出現促銷排庫情況,今年大概率也會如此。”于芃森稱,從歷史上來看,冬季山東地區甲醇價格表現較為平穩,一般不會出現幅度較大的漲跌。
“值得注意的是,受當前持貨成本偏高、烯烴需求穩健及進口季節性縮量等支撐,甲醇價格回調力度或有限。”張曉艷稱。